三星 Galaxy Ring 一周使用体验评测:值不值得买?

文章目录
三星 Galaxy Ring 一周使用体验评测:值不值得买?
在智慧穿戴设备日益丰富的今天,三星也迈出全新一步,推出品牌首款智慧戒指 —— Galaxy Ring。它早在去年7月就已发布,但直到今年4月才正式登陆马来西亚市场。笔者也在第一时间入手,经过一周的日常佩戴与睡眠追踪体验,现在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款智慧戒指的真实使用感受。
外观设计与佩戴舒适性
Galaxy Ring 外壳采用钛金属材质,外观与一般的戒指无异,重量非常轻。笔者的是本地最大的14号尺寸,重量3.2g,日常佩戴几乎无负担。戒指内壁有三颗突起的感应器节点,初期会略有异物感,但只要尺寸选对,几天内即可习惯。
Galaxy Ring 提供钛黑、钛银和钛金三种配色,笔者这次选择了较为低调内敛的钛黑款。日常佩戴既百搭又不突兀。
防水等级达 10 ATM,平时洗手、洗澡都不必摘下。需要注意的是,它不适合高压水上活动或潜水,只可用于浅水活动,比如在游泳池或大海中游泳。
配对与App整合
Galaxy Ring 需要搭配 Galaxy Wearable 应用进行初始配对与设置,健康数据则整合在 Samsung Health 中查看。整个系统操作相对简洁,没有学习门槛,尤其对于本身就使用 Galaxy 装置的用户来说,更是无缝衔接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它仅支持 Android 系统,iOS 用户无法配对或使用,兼容性存在一定限制。
健康追踪功能表现如何?
Galaxy Ring 主打健康追踪,搭载三个传感器,包括:
三轴加速度计(侦测活动与运动)
心率传感器(实时追踪心率变化)
皮肤温度感应器(夜间记录温度波动)
在一周的使用中,睡眠监测功能是最常用的部分。它能提供详细的睡眠阶段、心率变化、皮肤温度等资料。
运动侦测方面,日常步行与跑步能够被自动识别,但像脚踏车、重训、瑜伽这类活动无法自动侦测,需要手动输入,实用性略显不足。
电池续航与充电体验
Galaxy Ring 的一大亮点就是超强续航,一次充电可使用约 5 至 6 天(全天24小时佩戴,并开启睡眠血氧监测)。配套的圆形透明充电盒不仅设计感十足,内部还内建电池,能额外为戒指补充电量 2 至 3 次,提升整体续航力。
当电量只剩下15%时,Galaxy Ring的LED灯会闪烁提醒用户充电。
实测从 15% 充电至 100% 需时约 64 分钟,虽然稍显漫长,但日常只需在洗澡或不佩戴时顺手放入充电盒,就能轻松维持电量,也减轻了充电焦虑。
实际体验与使用场景
经过一周的使用,Galaxy Ring 的确带来了与智慧手表不同的体验。它没有屏幕、没有通知提醒,也不能用来听电话或操控音乐,目前只可以通过捏指手势关闭闹钟和远程拍照/录视频,功能专注在健康数据的记录与分析。对于不喜欢戴手表的用户,Galaxy Ring 是一个理想选择。
总结与购买建议
Galaxy Ring 在马来西亚的售价为 RM2,099,而自家的 Galaxy Watch 7(44mm 蓝牙版)则为 RM1,499,差价高达 RM600。后者功能更全面,支持通知、运动记录、NFC 支付、音乐操控、甚至血压量测等。
换句话说,Galaxy Ring 在价格上已进入高阶穿戴设备的区间,但其功能偏向基础追踪,性价比偏低,比较适合已有智慧手表、又想进一步追踪睡眠或健康数据的重度使用者。
适合的用户:
不喜欢戴手表、喜欢极简低调风格
想 24 小时持续监测健康而无感佩戴
已在使用 Samsung Galaxy 生态系统产品
不适合的用户:
预算有限,想买一款多功能穿戴设备
有 iPhone 或非三星 Android 装置
追求精准运动分析或需要通知功能
Galaxy Ring 是一款理念领先的产品,在硬件设计上几乎无可挑剔,但在功能实用性和价格之间,还需消费者自己衡量是否值得投资。
感兴趣的可以浏览三星官网了解更多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