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是这个原因,导致中国版手机出海后电池变小

原来是这个原因

原来是这个原因,导致中国版手机出海后电池变小

你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:同一款智能手机,在印度、中国等市场可能配备超大容量的大电池,到了欧洲和国际市场(大马等)却常常缩水到 5100mAh 左右?

这种差异并非厂商刻意 “区别对待”,而是背后藏着一套影响全球电子产品设计的电池运输规则。

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动力,但它也像一枚 “能量炸弹”—— 一旦受损、短路或遇热,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。因此,全球各国对锂电池的运输制定了严格规范,这些规则大多源自联合国《模型条例》,并被细化到公路(ADR)、铁路(RID)、海运(IMDG)和空运(IATA)等不同场景。

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:单个锂电池电芯的能量不得超过 20 瓦时(Wh),否则将被归类为 “危险品”,面临更复杂的包装、 运输申请文件和运输流程。换算成我们熟悉的 “毫安时(mAh)”,以常见的 3.8V 标称电压计算,20Wh 大约相当于 5300mAh。

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市场的手机电池容量往往卡在 5100-5300mAh 之间 —— 厂商需要确保单个电芯不突破这一上限。

那为何有的手机能装大电池?

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,有些手机在大马和大部分国际市场仍能搭载 5500 mAh 甚至 7000 mAh 电池。秘密在于它们采用了 “双电芯” 设计:将电池分成两个独立电芯,每个电芯的容量控制在 20Wh 以内(比如 2750mAh×2),总容量自然就上去了。

但这种设计并非没有代价。双电芯需要额外的电路来协调充放电,还得优化空间布局,成本比单电芯高不少。因此,不少厂商为了控制成本,会在中低端机型上选择单电芯设计,这就导致欧洲版本的电池容量不得不 “缩水”—— 比如某款手机在印度用 5500mAh 单电芯,到欧洲就只能换成 5110mAh,以符合单个电芯的限制。

为什么中国、印度的电池更大?

在电池运输规则较宽松的地区,厂商无需为单个电芯的容量妥协。比如中国市场的手机多在本土生产和销售,避开了跨国运输的严格限制;印度等市场的物流链条也较少受 20Wh 上限的约束,因此能搭载更大容量的单电芯电池。

类似的例子还有小米 Redmi K60—— 它在全球市场以 POCO F5 Pro 名义销售时,电池从 5500mAh 减至 5160mAh,背后很可能也是出于符合欧美运输标准的考量。

原来是这个原因
POCO F7 大马版和印度版电池容量差别

再新一点的 2025 年的手机,也有相似的例子,例如最近在大马发布的 realme GT 7,POCO F7 等,国际/大马版都比印度或中国版电池容量小。这些都可能是为了规避较为严格繁杂的运输准备。

这些限制看似 “束缚” 了电池容量,实则是为了降低运输风险。锂电池引发的火灾在物流中并不罕见,20Wh 的单电芯上限能减少大规模事故的概率,同时避免厂商因复杂的危险品运输流程而大幅涨价。

当然,技术也在寻找突破口。双电芯、多电芯设计不仅能绕过限制,还能提升充电效率,只是成本较高。

更多消息请守住 Mdroid

来源:Android Authority